执行金额高达1200万余元!嵊州这家公司因巨额担保债务苦不堪言,借款背后另有隐情?
“多亏了检察院的帮助,这次担保债务纠纷才能够这么顺利地解决,谢谢!”近日,甲企业相关领导来到嵊州市人民检察院为承办检察官送上了锦旗,并连连给检察院的工作点赞。
★ 企业担保背负千万债务 18年,马某因承包的项目急需资金,向李某借款800万元,并签订借款协议,书面约定月息2分,其就职的建筑企业嵊州本地甲公司与发包方贵州省乙公司作为连带责任担保人在借款协议上签字作担保。由于经营不善,项目并没有如马某预期那样顺利开展,最终不仅没有盈利,欠下的800万借款也无力偿还。 2019年4月9日,李某向嵊州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马某及连带担保的甲、乙两家公司偿还800万借款及其利息。经法院调解,李某与两家担保公司签署了偿还本息900万余元的调解协议。但因资金一时无法筹措到位,执行中产生的延时利息、调解违约金、执行费等,使需执行金额已达1200万余元,而马某对该债务已无偿还能力,这巨额的担保债务让两家公司都苦不堪言。 借款背后另有隐情? 2022年3月,马某向嵊州市人民检察院提出控告,认为出借人李某有非法放贷行为,闻讯而来的两家担保公司同时申请监督,希望检察院介入查明该笔借款。
承办检察官对相关证据进行审查
白纸黑字的借款协议,已经开始执行的调解协议,这笔看起来清楚明了的借款背后是否真的另有隐情?嵊州市人民检察院民事检察部门立即开展深入调查,通过对证人证言、银行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整合分析,排除了李某非法放贷的嫌疑,但是发现了这笔借款的另一面真相。
原来当时马某向李某借钱时书面借款协议为月息2分,但是实际口头约定月息为7分,期间马某按照约定的7分月息,陆续向李某转账约150万元,该情节只有两人知晓。李某在诉讼过程中,认为7分利息为两人私下的约定,故将此情节隐瞒了下来。调解时,马某又因故未到场,两家担保公司对该钱款毫不知情,在嵊州市人民检察院的调查下,才让这百余万钱款浮出水面。
检察履职破解纠纷难题 一边是李某迟迟拿不到全部欠款,另一边是担保债务让两家企业不堪重负,如何最大限度实现多赢共赢成为了检察官解决此次纠纷的一大难题,那么被隐瞒的150万钱款会不会成为解开这道难题的关键点呢? 调查期间承办检察官针对李某隐瞒的150万钱款的情况,积极向李某释法说理,认为其隐瞒钱款的行为违反诉讼诚信,会给其本人商誉及其名下公司带来不利后果,督促李某正确行使诉讼权利。
三方签订和解协议
经过检察院多次沟通协调,最终三方签订和解协议书,借款按银行利率计算利息,本金加利息共计900万,其中马某已偿还150万,剩余750万由甲、乙两家公司共同偿还,目前已全部清偿到位,法院根据双方和解协议终结执行。两家担保公司减少了300万的担保债务,这既维护了各方合法权益,又大大减轻了企业偿还压力,保障了企业后续经营发展。
近年来,不断有民营企业深陷担保链条,导致企业经营困难甚至破产。今年以来,嵊州市人民检察院进一步加强企业服务力度,聘任各行业企业家为特约检察员,邀请参与检察开放日、座谈会等活动,并选派优秀检察官担任驻企服务员,对民营企业提供点对点法律服务,了解企业需求,防范化解企业法律风险。
还没有人评论